出于人体的自我防护意识,总有人下水游泳会比较恐惧,特别是在水中没有依托、没有依靠、无处着力且快要溺水的情况,会让人本能的产生恐惧的感觉。对于儿童游泳这件事上,也经常出现,不过很多家长会以孩子不适合游泳作为结语,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,下面我们听一位家长分享的经验,看他是如何让宝宝从恐惧游泳到积极对待的。
去年夏天,给孩子报了个游泳班,请了国家级的教练一对一训练。一开始,孩子很有兴趣,但老师要求他脱离浮板再学时,孩子产生了恐惧心理。那天去上课前,孩子头疼恶心,浑身肌肉也疼,我以为是中了暑,于是给请了假。
没料第二天中暑好了后,去上课前又是头痛恶心、肌肉疼,死活不愿意去上课。好说歹说把孩子带出了门,在去上课的路上,孩子依然哭闹不想去,说他不喜欢游泳,根本就不喜欢。这一通折腾让我有点沮丧,我无奈地深吸一口气,对孩子说:“你可能真的不适合……”
话还没说完,孩子警觉地坐直问我:“不适合什么?”眼睛里充满疑问和紧张。看到孩子的眼神:我差点要脱出口的词“不适合游泳”咽了回去,改成了:“不适合2—4点这个时间段去游泳!”听到我这句话,孩子松了口气,警觉的神情放松下来,再次靠回到了椅背上。“那我适合几点去游?”
听到这一问,我放松了,孩子骨子里不是不愿意去游,而是害怕去游,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。我跟孩子说恐惧其实是好事,正因为恐惧才让我们安全,不然冒冒失失就冲下去,那很危险。并且跟孩子说好,去跟老师聊一下,换个时间段。孩子同意了,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,情绪好了很多。
到达游泳馆后,我把情况悄悄跟老师说明。老师告诉孩子,你进入水中时,就想象水是世界上最温柔的东西,它抚摸着我,把我轻轻托起,我是多么享受与水接触的每一个瞬间!孩子听了老师的话,终于下水了,游了几个来回后,终于战胜了恐惧,最后也敢从三米跳台上跳下去,身体也没有发生任何中暑的反应。
这个案例,用到了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理论方法。
第一,用了成长型思维干预。孩子说自己不喜欢游泳时,我说只是不适合在下午两三点游泳,让孩子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暂时性局部小范围事件,而不是全局性长久性事件,让他对自己不再怀疑。
第二,老师用了正念冥想法。让孩子想象水的温柔,进行一番心理建设,进行了积极情绪的调动。
第三,用了消极情绪的积极解读。让孩子认识到恐惧很正常,正是因为恐惧才保护了我们的安全。孩子感知到了他恐惧,并且在身体的相应部分反应出来,说明感知觉非常棒。将消极情绪进行积极解读后,孩子不再认为怕水是什么胆小能力不够的表现,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