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国式学游泳”误区太多,比如报个短班就能学好游泳、光学游泳不学自救等等,经常受到各种吐槽,所以家长在带孩子学游泳时要梳理好概念,不要想当然,今天婴游网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误区。
报个短训班就能让孩子“学会”游泳
大多数的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游泳都抱有一种成见,那就是利用一两次短训班就可以让孩子“学会”了,这其实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。一些初学者非常高兴的宣称一个月,或者两个月学会了什么泳姿,并且达到了什么水平。确实也有六岁的小女孩在半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四种泳姿,并且游得挺标准。基于优秀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的前提下,然而不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。
初学者易犯的一个错误,就是热衷于“开始游了”,“可以游多长”等等。要知道,在水里会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,然而,会移动不等于会游,不如称其为戏水更为确切。
设想一下,如果一两个月能够学会一种泳姿,半年就能学会四种,一年之内就可以练成混合泳,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小的。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学会游泳,因为这种想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。
图片
光学“游泳”不学“自救”
水性就是,人在水中换气的自在程度。水性好的,抬头换气,转头换气,仰卧换气,快速换气,连续换气,滚翻,跳水等等,都没有问题,怎么样都能来。水性不好的,勉强学会游泳后,在站不到池底的泳池,只有两个模式,一是手扶岸边,二是蛙泳。
在池边出发前,要看好路线,免得会与别人发生碰撞,免得转弯或者掉头。乱一点点都不行。泳镜进水,慌;与人相撞;慌;有点浪打到脸,呛水,大慌.....就是说,水性不好的人,在水中要时时刻刻想着换气的事,或者是,只知道抬头换气,而不能进一步的分辨,头抬起来时,嘴巴是在水面上还是在水中,于是悲剧经常发生。很多人会游蛙泳,却不能在水中好好的,放心的游泳。
可以说,儿童学游泳是个漫长的过程,不要心急,心平气和的看着教练把学员的基础打好。然后心平气和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后来居上。作为家长,你还应该谨记下面的“黄金守则”,让孩子在你的保护下愉快地玩耍。
1. 游泳前,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,在确认孩子没有任何不适后再下水。对游泳池的地形环境要熟悉,如游泳池中哪边水较深,孩子不能去。同时,家长要先教小孩若遇到危险、抽筋时的求救讯号该怎么做。父母最好能具备一点急救的知识,以预防突发状况。
2. 游泳后,要及时给孩子去除耳道内的积水,漱口或者刷牙,要立即洗澡、浴后涂上儿童用的乳液。若没有冲洗设备,要立即把身体擦干,并穿上衣服,多喝水,避免感冒。
3. 如果是露天游泳池,在下水以前,替孩子抹上防晒乳液以保护其细嫩的皮肤。游泳时间不能过长,一般游半小时左右就应上岸休息。
4. 如果要带孩子去海边,家长的责任更重大,太小的孩子只适合在海滩上玩儿,不要下到水深处。在海边还要注意防晒,孩子的脸、耳、四肢,应涂上婴幼儿专用防晒露。
5. 当孩子从水中上来后,一定要马上擦干身上的水珠。因为湿皮肤比干皮肤更容易让紫外线穿透,在沙滩上,应给孩子更严密的皮肤防晒措施。
孩子感冒痊愈后1- 2周内不宜游泳。应观察孩子是否有胸痛症状,以防孩子因患感冒引起的心肌炎,使其在游泳时产生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