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知道,母乳是宝宝成长儿成长最自然、最安全、最完整的天然食物,对宝宝发育、强健体质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是有经验的妈妈会知道,在母乳喂养期间宝宝很容易会患上母乳性黄疸疾病。那么,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呢?在这个时候,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?
首先,什么是母乳性黄疸?
其实,目前为止,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,一般认为,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(经过检测确认),活性高。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,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,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,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,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,吸收增加,即出现母乳性黄疸。推荐阅读:婴儿游泳对宝宝黄疸有消除作用吗?
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—5天出现,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。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,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,摄入不足有关;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,常发生于生后1~2周,可持续至8~12周。
那么,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?
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,停喂母乳通常是不需要的,可少量多餐喂养。目前绝大部分专家认为,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产生负面影响,不会对婴儿脑部造成损害。而且,母乳能更好地帮助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,这是因为母乳前奶中的大量水分有促进排尿排便的作用,通过尿便带走多余的胆红素。
母乳性黄疸该如何护理呢?
1. 坚持少量多餐原则,尽量提高哺乳频率和次数,鼓励少量多次喂哺母乳,有研究发现增加哺乳频率可以减轻或减少黄疸的发生。在母乳不足的时,建议让宝宝多吸吮,经过乳头适当刺激,提高母乳分泌量。推荐阅读: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
2. 要知道,分解产生的胆红素是通过大便排出的,多吃母乳多排泄可以有效降低宝宝黄疸,分解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,阻断胆红素的回吸收。此外,多观察宝宝精神状态,如果黄疸超高预警没有被及时发现并诊断,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3. 如果宝宝需要接受光疗的时候,家长要注意宝宝保暖,增加热量、营养,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,以免加重黄疸。
注意: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/dl时应先暂停母乳喂养观察,等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,且确定为母乳性黄疸,才可继续母乳喂养。此外,婴游网建议:妈妈在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,忌酒和辛热食品,不可滥用药物。婴儿出生后,要密切观察婴儿皮肤黄疸情况,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。推荐阅读:宝宝生理性黄疸怎么护理
更多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请访问:http://www.youyong360.com/news/721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