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,当宝宝哭时,如果妈妈反应迟缓或根本就不管,宝宝在1岁时比别的宝宝更爱哭,而且不善于采取灵活方式,如采用身体姿势和词汇表达他们的要求。这些心理学家认为,妈妈的责任就是要满足宝宝的基本需要,保护宝宝免受痛苦。当妈妈履行这种责任时,她与宝宝的关系会变得更亲密,使她能对宝宝的各种行为作出反应。研究者还认为,妈妈应该学会鼓励宝宝不用哭而用别的方式提要求。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,如果宝宝一哭就抱、就哄,会强化宝宝啼哭行为,养出一个爱挑剔、动不动就哭的宝宝。
这些互相对立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显示,宝宝哭时父母应该怎样作出反应,对这一问题很难做出统一的回答,究竟怎样做要相机而行,要查明宝宝哭的原因,要看宝宝哭得有多厉害,还要看宝宝哭时父母在干什么,是否在干自己的私事,或全家正在吃饭,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当宝宝哭时候父母是否应该迅速作出反应?是否应该经常抱宝宝?当宝宝哭时迅速、经常的作出反应,究竟是把宝宝培养的更爱哭、从而养出一个“小暴君”,还是使宝宝感觉到他的需要总是得到满足,因此就变得更听话、不爱哭闹了呢?对这个问题有完全不同的两种答案: